2021年,凌源市積極貫徹執行關于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決策,嚴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關于法治政府建設有關部署要求,積極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履職盡責、狠抓落實,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環境?,F將凌源市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進展情況
(一)主要舉措與工作成績
1.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
(1)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民商事改革。一是做好全市政務服務項目梳理工作。根據朝陽市政務職權目錄,包含“縣級”層級的事項共有主項1835項,子項3843項,結合凌源工作實際認真梳理,及時向朝陽市職專辦反映,對其中的72項職權進行實施層級調整,劃回朝陽市級;取消在草原上經營性旅游活動審批等3項行政許可,全市目前共有行政政務事項3788項,各部門100%認領。做好職權向鄉村延伸服務工作,結合服務驛站建設,在全省統一下放300項職權的基礎上,在下放60項,總計360項。二是搭建凌源政務服務網,網辦率逐年提升。以凌源市行政審批局網上審批大廳為依托,按照政府網站的要求,以網上審批為目標,將全市34個部門的468項政務服務事項進行梳理和權限配置,充實內容,完善功能,搭建了凌源政務服務網,于2018年9月30日正式開通,實現了省、市、縣三級聯網,將線上信息系統與線下業務系統相互融合,使我市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70.5%。幾年來,通過開展政務事項培訓工作,指導全市部門做好政務事項網上認領、網上數據完善和網上辦理工作,除涉密或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保證了政務服務事項“應上盡上、全程在線”,解決企業和群眾在不同部門業務系統重復注冊驗證等問題。2019年,網上可辦率達到90%以上;2020年,網上可辦率達到100%。三是企業和辦事群眾“只進一扇門”工作有了突破進展。2016年進駐公共行政服務中心的常駐窗口共計20個,能夠辦理的事項也不足50項;2017年實現對30個部門的155項職能事項的劃轉;2018年集中辦理政務服務事項312項;2019年至今,涉及24個審批部門的770項事項進駐政務大廳中心,實現了凌源市政務服務事項“一門”集中辦理,真正做到了讓群眾少跑腿。率先在全市推行無差別綜合受理,2020年1月份朝陽綜合受理現場會在凌源召開。四是“辦事群眾來回跑”到“最多跑一次”,深得民心。2019年,凌源市營商局創新“放管服”改革,全力推行“一窗式無差別綜合受理”模式,構建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證的審批服務體系,成立了綜合受理科,開展“一窗無差別綜合受理”工作,日平均接待咨詢群眾90人次,已受理各項業務10000多件,真正實現讓信息多跑路、辦事群眾少跑腿,以實際行動增強了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凌源這一模式已經走在遼寧省各縣(市)前列,業務大廳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被授予朝陽市“青年文明號”榮譽稱號?!白疃嗯芤淮巍备哳l事項由最初的30個調整到120個,標志著凌源市的辦事系統、辦事環節進一步精簡。凌源市營商局與郵政公司達成協議,開通行政審批結果郵寄送達服務,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少跑一次”,為實現企業和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目標,打通審批服務便民化“最后一公里”,同時為實現優化營商環境、便民利企的行政服務初心再助力。五是優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2017年,市場準入類審批項目最少需要3個工作日完成。為不斷提高市場主體準入便利化,凌源市按照“實體整合、線上保障、套餐式服務、常態壓縮”的原則,建立企業開辦“一網通辦、一日辦結”服務模式,將企業開辦全流程涉及的工商登記、印章刻制、發票申領、銀行賬戶開戶、社保登記各環節按“一件事”標準整合到一起,實現全流程合計壓縮到一個工作日內辦結,其中對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企業登記申請自受理之日起半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辦結。六是嚴格規范價格收費,降低實體經濟運行成本。對實行政府定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嚴格按照《遼寧省定價目錄》、《遼寧省政府定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目錄清單》和相關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規定的定價范圍、定價權限和定價程序等科學合理制定收費標準。在《遼寧省定價目錄》范圍內的政府定價,要求其在收費場所顯著位置,對其收費項目,收費標準,收費依據等進行公示,不公示不得收費。
同時,疫情防控期間,嚴格貫徹落實《省發改委關于階段性降低用、用電、用水成本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通知》,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通過微信、電子郵箱等線上方式及時將文件精神傳達到位各部門各司其職、聯合發力,降低了企業用電、用氣、用水成本,進一步緩解了疫情期間企業的成本,促進了企業及時復工復產。共減免非居民用水用戶水費13.5萬元,減免污水處理費2萬元,降低非居民用氣用戶245.6萬元。
全市所有涉企審批事項實現一網通辦,網辦率100%。市場準入實現零門檻、零費用。市場準入全程辦理包括營業執照辦理、公章刻制、稅務登記、社保登記和銀行開戶五個環節,“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次辦理”,非核心要件全部實現容缺受理??陶沦M用由政府財政負擔,全程不用申請人負擔任何費用,2021年,財政負擔刻章費用39萬元。
(2)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長足進展。一是信用基礎設施持續完善。正式啟用了凌源市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協調信源單位連通政務外網,注冊平臺端口賬號228個。二是信用制度建設不斷加強。年初以來共制定信用規范性文件4個、其他文件50余個,轉發落實上級文件70余個。三是信用信息征集工作取得突破。目前平臺已征集各類信用信息500余萬條,其中雙公示信息20000余條。四是信用應用不斷拓展。各部門共進行信用核查10000余次、上傳信用承諾5000多個、督促企業上傳信用報告100多個,形成聯合獎懲案例3個。五是信用環境逐漸向好。全國縣級城市信用監測排名由360名上升到130名,穩定保持在全國中上游水平,在遼寧16個縣級市中位居第三位。
2.規范行政執法,進一步提高行政執法水平。
(1)加強規范性文件監督管理。一是行政規范性文件審核。2021年1月25日凌源市政府辦向全市各單位發布了《關于轉發遼寧省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辦法的通知》,要求各單位按照此辦法制定審核程序,落實合法性審核制度。已制定《2021年規范性文件目錄》,本年度以政府辦發布的規范性文件有三件,均是通報,該三件規范性文件已經按照審核程序進行了合法性審核,并出具規范性文件審核意見稿。二是行政規范性文件備案。2021年,司法局共審核規范性文件4件,分別是《關于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的通告》、《關于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行動的通告》、《關于限期封閉城市網區域內地下水取水工程的通告》,此三件文件均為通告且有效。根據《遼寧省規章規范性文件備案辦法|2016年修正本》 (遼寧省人民政府令第149號)第二條第四款的規定,通告不在行政規范性文件備案范圍內。我局出具了《行政規范性文件備案說明》。三是行政規范性文件清理。司法局向全市各部門發布了《關于開展凌源市行政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請各部門報送繼續有效規范性文件和廢止規范性文件。經過清理,匯總結果,發布《關于開展凌源市行政規范性文件清理結果報告》,并向朝陽市司法局備案,凌源市政府網站進行了公示。四是涉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事項特殊領域的執法檢查及國家、省、市政府部署的臨時檢查備案。市環生態環境局印發《凌源市今冬明春及重點時段空氣質量保障工作實施方案》,開展專項檢查。有實施方案、工作領導小組、措施清單、任務分解表、任務進展調度表、印發《關于持續開展大氣污染行為特別管控工作的通知》、《關于實施大氣污染行為特別管控工作的通知》、專項檢查圖片等進行了備案。市應急局印發《關于印發凌源市安全生產集中排查整治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開展專項檢查2件。有現場檢查方案、任務清單、現場檢查記錄、整改指令書、整改復查意見書、整改工作報告等進行了備案。2021年凌源市對藥品安全、安全生產、公共安全、環境保護等涉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事項特殊領域的國家、省、市政府部署的臨時檢查。司法局出具了《凌源市涉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事項特殊領域臨時檢查說明》。五是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司法局向全市各部門發布《關于開展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工作的通知》和《關于開展“十三五”期間案卷評查工作的通知》,請全市各部門報送執法案卷。共評查各單位報送的各類行政執法案卷311本,其中行政處罰案卷198本;行政許可案卷95本;行強制案卷18本。司法局向全市各部門發布《關于十三五期間行政執法案卷評查情況的通報》。
(2)深入推進法律顧問制度。為了切實提高政府依法執政、依法行政能力,推進法治凌源建設,市政府聘請3個本市知名律師事務所作為市政府法律顧問,為依法決策提供法律意見。完善法律顧問參與政府工作常態化機制,規范行政應訴工作流程,落實行政應訴工作責任。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全市共收到起訴書共93件,民事5件,行政一審52件,敗訴4件,兩件已履行,顧問科代理40件(含法律顧問代理3件),復議答復一件。行政機關負責人應出庭9次,實際出庭3次;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23件;行政答復13件,具體案件訴訟風險評估4件;政府常務會、市長辦公會,市委辦公會,政法委工作會議等共8次,主持聽證會4次,組織案情分析及行政處理決定分析會5次。
(3)嚴格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嚴格落實《遼寧省行政執法證件管理辦法》,申領執法證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2021年完成188人因工作崗位調整的證件發放工作,確保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亮證執法。
(4)加強行政復議工作。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行政復議體制改革方案》、《遼寧深化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和《朝陽市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精神,結合我市實際,于9月15日下發《凌源市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依據改革方案,于9月16日成立凌源市人民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截至2021年11月30日,全市受理行政復議案件31件,結案19件 ,其中申請人撤回3件,16件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合同審查23份。
(5)創新機制,強化評理說事點和人民調解工作。全市283個行政村、居委會“村(居)民評里說事點均已建立,入駐說事點的調解員信息上報市局備案。目前,已發制度展板283塊,記錄本2830本,便民聯系服務卡141500張。說事點工作自開展以來,共計收集信息1120件,預防矛盾糾紛926件,化解矛盾糾紛2109件,建立說事微信群283個。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矛盾糾紛源頭預防、排查預警、多元化解機制,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應調盡調,實現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鄉鎮(街道),矛盾不上交、不激化。截止目前共排查矛盾糾紛1670件,化解矛盾糾紛1641件,糾紛調解率達100%,調解成功率達到98.26%,對排查出的糾紛和不安定因素落實防范措施達到100%。
3.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
(1)扎實推進“八五”普法工作。大力開展法治教育培訓,2021年至今在市委黨校對各鄉鎮街和市直各部門開展法治培訓4期,向全市600名執法人員免費發放法律法規匯編,做到人手一冊。把憲法與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納入必修課。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
法”普法責任制,把憲法法律和黨內法規列入黨委(黨組)中心組的學習內容,列為市委黨校培訓干部的必修課程,提升領導干部和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
(2)完善政府工作人員法治能力考查測試制度。組織開展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法律知識培訓、考試,將法律知識納入培訓、考試范圍,考查結果作為個人年終考核評定依據,考試不及格取消評先選優資格。
(二)組織保障和落實機制
一是成立以政府市長為組長,常務副市長為副組長的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職責分工。二是行政執法組織領導進一步加強。凌源市司法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的行政執法責任制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班子成員的各自分工,由法治綜合辦公室主抓此項工作,確保有人抓、有人管。加強領導,嚴格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問責制。三是推進責任進一步落實。將行政執法工作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進行責任分解,分別落實到各行政執法科室,分管領導、科室負責人層層明確執法責任,分清職責,落實到人,確保分解到各科室的行政執法職能有效地貫徹落實,同時將依法行政工作列入到年度目標考核之中,并制定了獎懲制度,有效地促進了行政執法工作的順利開展。四是制度建設進一步深化。先后制定并實施了《凌源市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實施辦法》、《凌源市行政執法責任制評議考核辦法》和《凌源行政執法公示制度》等制度和辦法,健全依法行政工作有法可依、有責可究的運行機制,使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
二、存在的問題及2022年重點工作安排
凌源市在法治政府建設和優化營商法治環境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差距:一是為企服務意識還不夠強。個別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懶政怠政行為,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觀念還未完全形成,做好為企服務尚有差距。二是法治政府建設在部門和鄉鎮之間開展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全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的整體推進。三是行政執法“重結果 輕程序”的現象仍然存在,執法人員程序意識淡薄,忽視了行政權力的規范運作。
2022年,凌源市委市政府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政府是依法行政的主體,因此法治政府建設也是法治建設工作的最關鍵一環。今年是十四五承前啟后之年,要把法治政府創建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對照國家、省級法治政府創建的標準,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完成好法治政府創建工作。要把營商環境建設作為法治政府創建的重要抓手,以營商環境攻堅行動為契機,深入實施“一網一門一次”改革,確保實現“一套人馬管審批、一枚印章管審批”,確保年底前除涉密和特殊事項外,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100%,實際辦理率達到30%,全力營造遼西北乃至“關外”最佳投資環境。要進一步落實好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公開權力清單和權力運行流程,實現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
二要加強監督,強化嚴格執法。嚴格執法是最有效的普法,各執法部門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和程序辦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嚴格做到秉公執法、規范執法、剛正執法。嚴格執法不等于暴力執法,也絕不是機械執法,而是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讓人民群眾在感受到法律權威的同時感受到執法的人性與善意,做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三要公正司法,維護社會正義。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絕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如果受侵害的權利不能得到保護和救濟,違法犯罪活動不能受到制裁和懲罰,法治建設也就無從談起。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司法機關要加強司法體制改革,堅持“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用公正司法給“正當防衛者”、“見義勇為者”撐腰打氣,決不能讓不法行為變本加厲。
四要全民普法,弘揚法治風氣。要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納入精神文明建設體系,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讓依法辦事蔚然成風。要廣泛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活動,讓憲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要大力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深化法律志愿服務活動,不斷壯大法律服務志愿者隊伍,大力培育“法律明白人”。
五要突出重點,加強社會治理。加強和創新社會基層治理,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群眾安居樂業和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2022年,我市將深入推進“楓橋經驗”,通過創建三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進一步提升了基層服務和治理能力,實現“無差別受理,一站式服務”和讓老百姓“最多跑一地”“最多訪一次”的工作閉環。下一步,我市將以“智慧凌源·全域網格”建設為抓手,不斷強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實現問題聯治、工作聯動、矛盾聯調、治安聯防、平安聯創,努力建成現代化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
中共凌源市委
凌源市人民政府
2022年1月6日